

| 文件名称 | 迎难而上稳增长 砥砺奋进勇前行 | ||
| 索引号 | /2023-0000 | 公开目录: | 数据解读 |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年04月14日 |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3-04-14 16:19 | 
	——2022年安康县域经济发展监测分析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全市各县(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疫情防控等多重冲击,全市县域经济稳步恢复、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一)总量扩大,县均实力增强。2022年,全市9县(市)gdp总量达862.75亿元,较上年增加60.53亿元,总量不断扩大。县均95.86亿元,较上年增加6.73亿元。
(二)县域增速高于全市。2022年,全市9县(市)县域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7%,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1.7个百分点,9县(市)中,有8个县gdp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2.0%),增速较快的岚皋县和宁陕县,分别增长6.3%和6.0%。
	(三)县域占比稳步提升。2022年,全市9县(市)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总量68.0%,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比连续两年提升,县域实力不断增强。
	
  
	(四)非公经济持续活跃。2022年,全市9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6.64亿元,占9县(市)gdp比重61.0%,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60.1%)0.9个百分点。9县(市)中占比超过60%的有6个县,最高的石泉县达64.4%,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快。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全市9个县(市)中除紫阳县,其余8县均保持正增长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5县增速超过10%,其中旬阳市达20.7%。
	(六)市场消费保持增长。2022年,全市9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38亿元,同比增长7.6%。从总量上看,9县(市)中旬阳市依旧保持总量第一的位置,达98.01亿元即将突破百亿大关,其次汉阴县54.79亿元;从增速上看全市9县(市)中增长较快的岚皋县增长10.6%,其次石泉县和白河县,分别增长9.4%和9.2%。
	(七)城乡收入稳固增加。2022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76元,同比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8元,增长7.3%。全市9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3000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个县,其中3个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最高的石泉县达32331元; 有5个县(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最高的平利县13983元。9县(市)城乡收入之比较上年均有缩小。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弱,恢复较慢。2022年,全市县域经济虽呈现恢复性增长,但9县(市)gdp增长3.7%,低于全省县域0.4个百分点。低于汉中县域(6.4%)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较上年后退1位。从近几年增速来看,2019年以前全市县域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始终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这一领先优势在2020年发生转变,2022年仍没有恢复到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且与全省县域差距有扩大趋势,由上年相差0.1个百分点,扩大到今年的0.4个百分点。
 
	(二)县域体量小,竞争力较弱。2022年,安康县域县均生产总值95.86亿元,仅为全省县域县均(185.36亿元)的51.7%,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县均虽较上年增加6.73亿元,但低于全省县域(20.13亿元)13.40亿元,增量仅为全省县域增量的三分之一。从陕南三市对比看,全市县均生产总值仅为汉中的70.1%,为商洛的77.6%。县均总量较小,县域竞争力不强。
| 
				 
					2022年全省及各市县域经济主要指标  | 
		|||||
| 
				 
					地市  | 
			
				 
					县(市)数量(个)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县域占比(%)  | 
			
				 
					县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 
		
| 
				 
					全省县域  | 
			
				 
					76  | 
			
				 
					14087.27  | 
			
				 
					43.0  | 
			
				 
					185.36  | 
			
				 
					76955  | 
		
| 
				 
					西安市  | 
			
				 
					2  | 
			
				 
					317.71  | 
			
				 
					2.8  | 
			
				 
					158.86  | 
			
				 
					30119  | 
		
| 
				 
					铜川市  | 
			
				 
					1  | 
			
				 
					51.02  | 
			
				 
					10.1  | 
			
				 
					51.02  | 
			
				 
					72415  | 
		
| 
				 
					宝鸡市  | 
			
				 
					8  | 
			
				 
					1135.13  | 
			
				 
					41.4  | 
			
				 
					141.89  | 
			
				 
					79621  | 
		
| 
				 
					咸阳市  | 
			
				 
					11  | 
			
				 
					2026.51  | 
			
				 
					71.9  | 
			
				 
					184.23  | 
			
				 
					62435  | 
		
| 
				 
					渭南市  | 
			
				 
					9  | 
			
				 
					1570.42  | 
			
				 
					71.3  | 
			
				 
					174.49  | 
			
				 
					45499  | 
		
| 
				 
					延安市  | 
			
				 
					11  | 
			
				 
					1612.84  | 
			
				 
					72.3  | 
			
				 
					146.62  | 
			
				 
					110286  | 
		
| 
				 
					汉中市  | 
			
				 
					9  | 
			
				 
					1231.37  | 
			
				 
					64.6  | 
			
				 
					136.82  | 
			
				 
					58622  | 
		
| 
				 
					榆林市  | 
			
				 
					10  | 
			
				 
					4538.64  | 
			
				 
					69.4  | 
			
				 
					453.86  | 
			
				 
					192544  | 
		
| 
				 
					安康市  | 
			
				 
					9  | 
			
				 
					862.75  | 
			
				 
					68.0  | 
			
				 
					95.86  | 
			
				 
					54515  | 
		
| 
				 
					商洛市  | 
			
				 
					6  | 
			
				 
					740.88  | 
			
				 
					82.1  | 
			
				 
					123.48  | 
			
				 
					47653  | 
		
	(三)工业增速低,支撑力不强。2022年,全市9县(市)工业增加值359.00亿元,增长2.3%,低于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速(3.4%)1.1个百分点,占县域生产总值41.6%,低于全省县域工业占比(53.2%)11.6个百分点,占比达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仅平利县(56.2%),其余8县(市)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宁陕县和镇坪县占比分别为15.8%和16.9%,工业对县域经济支撑力不强。
	(四)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占比下降。2022年,全市9县域民间投资占比 54.6%,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旬阳市和白河县民间投资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余7县均有回落,其中宁陕县和镇坪县分别回落18.2和15.8个百分点。
| 
					 
						2021-2022年民间投资占比(%)  | 
			|||
| 
					 
  | 
				
					 
						2022年  | 
				
					 
						2021年  | 
				
					 
						增减(±个百分点)  | 
			
| 
					 
						9个县(市)  | 
				
					 
						54.6  | 
				
					 
						58.0  | 
				
					 
						-3.4  | 
			
| 
					 
						汉阴县  | 
				
					 
						42.9  | 
				
					 
						51.9  | 
				
					 
						-9.0  | 
			
| 
					 
						石泉县  | 
				
					 
						56.6  | 
				
					 
						62.3  | 
				
					 
						-5.8  | 
			
| 
					 
						宁陕县  | 
				
					 
						44.9  | 
				
					 
						63.1  | 
				
					 
						-18.2  | 
			
| 
					 
						紫阳县  | 
				
					 
						36.8  | 
				
					 
						44.6  | 
				
					 
						-7.8  | 
			
| 
					 
						岚皋县  | 
				
					 
						31.7  | 
				
					 
						40.3  | 
				
					 
						-8.6  | 
			
| 
					 
						平利县  | 
				
					 
						62.9  | 
				
					 
						68.9  | 
				
					 
						-6.0  | 
			
| 
					 
						镇坪县  | 
				
					 
						46.9  | 
				
					 
						62.7  | 
				
					 
						-15.8  | 
			
| 
					 
						白河县  | 
				
					 
						73.0  | 
				
					 
						68.9  | 
				
					 
						4.0  | 
			
| 
					 
						旬阳市  | 
				
					 
						66.7  | 
				
					 
						59.5  | 
				
					 
						7.2  | 
			
	三、建议 
	 (一)强化调度,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一是根据各县实际和特色,坚持“一县一策”的正确导向,强化各县抓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县(市)发展精准指导,尤其是重点领域、发展短板,要以问题为导向,想方设法解决存在的困难,促使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三是持续深化千名干部包抓“五上”企业和领导干部“一对一”包联机制,全心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注入强大动力。
	(二)发挥优势,提升开放发展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各县资源禀赋,确定特色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强化对资源型优势产业延链补链,优存量、扩增量、提效益,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三是进一步激发各类民间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坚持县、镇、村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全面放开,让民营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狠抓招商,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扎实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做好招商引资,抓好新项目的引进、开工和建设,形成更多有效投资。二是抓紧储备和入统一批重大项目,及时跟进已在建但未入统的项目,确保及时达标入统。三是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等领域,加强储备谋划,做实项目前期,力争获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