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件名称 | 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绿色工业蓬勃发展 | ||
| 索引号 | /2022-0000 | 公开目录: | 数据发布 |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统计局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年10月28日 |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2-10-28 16:13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市工业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狠抓工业经济、推进提质增效。十年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迅猛、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类别覆盖趋于完整,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工业仍处主导地位,疫情前增速领跑全省
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14.28亿元,较2012年的162.01亿元净增252.27亿元,年均增长9.7%;2021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34.3%,较2012年提升0.8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3.8%,仍占据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7%,其中2012年至2019年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速在全省排名始终保持在第一、二名,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加值较2019年下降22.9%,2021年经济逐步恢复,增长8.2%,增速重回全省第一方阵。
	
 
	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龙头企业日益壮大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达783家,比2012年净增442户;户均产值2.0亿元,较2012年增长43.9%,年均增长4.1%;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11家,较2012年增加8家,产值在5-10亿元之间的73家,较2012年增加66家。
	
	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15.7%提升到2021年的29.3%。大企业的日益壮大,对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效应,起到了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行业布局趋于完善,绿色工业蓬勃发展
(一)行业布置趋于完善。十年间,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先后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驱动强的产业,并帮助其落地生根。2021年,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我市涉及36个,较2012年增加9个,这些企业的引进,既填补了我市的行业空白、健全了产业体系,又使其成为助力我市经济转型腾飞的新引擎。
| 
					 
						2021年与2012年分行业产值占比对比表(按2021年行业占比从高向低排序)  | 
			||
| 
					 
						行业名称  | 
				
					 
						2021年分行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2012年分行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9.9  | 
				
					 
						18.0  | 
			
| 
					 
						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5.8  | 
				
					 
						6.6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3.3  | 
				
					 
						12.6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6.8  | 
				
					 
						7.6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7  | 
				
					 
						7.1  | 
			
| 
					 
						食品制造业  | 
				
					 
						3.6  | 
				
					 
						0.7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3.4  | 
				
					 
						5.0  | 
			
| 
					 
						医药制造业  | 
				
					 
						3.3  | 
				
					 
						6.6  | 
			
| 
					 
						金属制品业  | 
				
					 
						3.3  | 
				
					 
						0.2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7  | 
				
					 
						0.0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7  | 
				
					 
						8.2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6  | 
				
					 
						0.4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2.5  | 
				
					 
						0.0  | 
			
| 
					 
						汽车制造业  | 
				
					 
						2.2  | 
				
					 
						3.7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7  | 
				
					 
						1.2  |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1.3  | 
				
					 
						4.3  | 
			
| 
					 
						烟草制品业  | 
				
					 
						1.3  | 
				
					 
						2.1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  | 
				
					 
						0.6  | 
			
| 
					 
						纺织业    | 
				
					 
						1.2  | 
				
					 
						3.7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  | 
				
					 
						0.1  |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0.8  | 
				
					 
						1.5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0.7  | 
				
					 
						0.6  | 
			
| 
					 
						家具制造业  | 
				
					 
						0.7  | 
				
					 
						0.0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0.6  | 
				
					 
						1.2  |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6  | 
				
					 
						0.4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0.5  | 
				
					 
						0.0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5  | 
				
					 
						0.0  | 
			
|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制鞋业  | 
				
					 
						0.4  | 
				
					 
						0.0  | 
			
|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0.4  | 
				
					 
						0.1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3  | 
				
					 
						0.0  |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0.3  | 
				
					 
						0.2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0.3  | 
				
					 
						3.9  | 
			
| 
					 
						其他制造业  | 
				
					 
						0.2  | 
				
					 
						0.0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1  | 
				
					 
						0.0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1  | 
				
					 
						0.1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1  | 
				
					 
						3.5  | 
			
注:字体加粗行业为2021年较2012年新增行业
	  (二)以富硒食品和装备制造业为引领的绿色工业蓬勃发展。十年间,安康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扶持装备制造和富硒绿色食品为主的支柱产业,2021年六大支柱产业中富硒食品和装备制造户数分别达到255户和106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2.8倍和4.6倍。富硒食品业中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发展迅猛,企业户数由2012年的24户发展到141户,增长4.9倍;装备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从无到有,并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2021年与2012年六大支柱企业户数与占比对比表
| 
					 
						 
						  | 
				
					 
						2012年  | 
				
					 
						2021年  | 
			||
| 
					 
						企业个数  | 
				
					 
						支柱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企业个数  | 
				
					 
						支柱占规上工业 
						产值比重%  | 
			|
| 
					 
						六大支柱  | 
				
					 
						315  | 
				
					 
						90.2  | 
				
					 
						592  | 
				
					 
						79.5  | 
			
| 
					 
						清洁能源  | 
				
					 
						24  | 
				
					 
						7.1  | 
				
					 
						32  | 
				
					 
						3.9  | 
			
| 
					 
						富硒食品  | 
				
					 
						68  | 
				
					 
						19.9  | 
				
					 
						255  | 
				
					 
						32.7  | 
			
| 
					 
						安康丝绸  | 
				
					 
						13  | 
				
					 
						3.7  | 
				
					 
						42  | 
				
					 
						3.7  | 
			
| 
					 
						新型材料  | 
				
					 
						166  | 
				
					 
						45.8  | 
				
					 
						135  | 
				
					 
						21.9  | 
			
| 
					 
						生物医药  | 
				
					 
						25  | 
				
					 
						7.4  | 
				
					 
						22  | 
				
					 
						4.3  | 
			
| 
					 
						装备制造  | 
				
					 
						19  | 
				
					 
						6.4  | 
				
					 
						106  | 
				
					 
						12.9  | 
			
	    
	
	四、特色工业异军突起,成为疫情以来经济增长亮点
	自2017年以来,安康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以玩具制造为引领的特色工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壮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玩具制造和工艺美术制品制造企业达42户,2020年疫情期间,在大部分行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该行业克服物流不畅等影响,生产较同期仍保持1.9%的增长,拉动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03个百分点。2021年特色工业产值增长44.9%,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
	五、产品种类日益齐全,体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新产品实现从无到有
	近年来,随着安康市加大工业项目投资力度,新品牌、新产品、新科技、高附加值企业不断涌现,行业门类不断齐全,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如医疗仪器设备、电梯、平衡车、智能音箱、光电子元件、钢化玻璃、耐火材料、隔热保温材料、改装汽车、钢制船舶等弥补了相关行业产品空白, 2021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种类达142种,较2013年增加了65种。
	六、飞地经济活力彰显,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拓展
	2013年市委市政府按照 “全域安康”理念,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白河、紫阳、岚皋、宁陕、镇坪5个县把重大项目向月河川道集中,创建了5个飞地经济园区,极大的拓展了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2021年全市飞地经济园区已入园企业有6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3亿元,较2020年增长 2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工业经济发展成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全球新一轮产业格局调整、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国家对安康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给安康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全市将持续围绕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富硒产业、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促进富硒食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秦巴医药、纺织服装等绿色工业向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产业不断迈进。